杭州余杭区双林小学
602 陈星宇的空间

感动中国观后感(4)

发布者:陈星宇    发布时间:2014/2/26 13:52:24   阅读:767次  打印本页

2013年感动中国》观后感   

502班  陈星宇

2013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有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刘盛兰老爷爷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观后感

502班  刘远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2013年颁奖晚会让我感动的一个人物是郑州98岁女医生胡佩兰奶奶。

     胡佩兰奶奶生前是郑大五附院当医生。

     70岁时,胡佩兰奶奶从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的职位上退休,家人都劝她歇歇,但她坚持去出诊。从1993年到现在,胡佩兰奶奶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坐诊了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休息一天。出诊时不论刮风下雨,她都风雨无阻。期间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凑在一起,在8年间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她常说,人活着不能对别人没一点用,自己大病看不了,小病还能看一些,自己愿意坐诊,病人喜欢来,大家都高兴。

     2014122530分,胡佩兰奶奶在郑州去世。老人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鼻子酸酸的, 胡佩兰奶奶是多么关心人啊!

 

 

                              观后感      

502班  陆杰

        昨天,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2013,里面的人都使我万分感动。

        其中,有一位刘盛兰老爷爷,他一生都在给困难的小学生捐助。之后,工作单位倒闭了,可是他还是不断地捡瓶子,一分一分的攒钱,自己一年只花1000元,可他每年却捐助一万元。是他所用的十倍,一个老人,捡瓶子捐助,一年捐一万。这是多么不容易啊!这是老人省吃省用积存下来的!从 70岁开始,老人的的积蓄一分都没有多过!老人自己家境贫苦,还要捐款,这使得刘爷爷一日三餐只吃两顿,只能吃人家不要的菜根了,导致营养严重不良。可他一想到自己能帮助贫困学生就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这位老人的心灵是那么高尚,那么纯洁,值得我们学习。

 

 


上一篇文章:身边的老师下一篇文章:我的老师
本站发表读者评论,并不代表我们赞同或者支持读者的观点。我们的立场仅限于传播更多读者感兴趣的信息。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