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联系我们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文章内容

双林小学民族精神月活动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1/3 14:41:41   阅读:3890次  打印本页


 

 双林小学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深入推进“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我校按照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认真组织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有机结合,引导我校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风采,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大队辅导员

 成员:各中队辅导员

三、活动时间:

 9月1日——30日

四、活动内容:

    1、通过网络,了解民族传统节日的来历,搜集传统节日的诗歌进行演讲。

    2、利用教师节和推普周,开展“规范书写念师恩”书写比赛,“白字先生大考验”小报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尊师重教,了解汉字文化同时感受民族传统。

    3、利用班会课,各班进行收集能体现爱国主义的名言比赛。

    4、利用国庆节,组织学生考察、调查家乡的变化,编制小报“腾飞的家乡”。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进行一次中秋节的调查活动,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

    6、组织观看“一横老师”在九·一八事变周年纪念日时的演讲,在学生中进行“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育

    7、每班召开“我们的节日”主题班会。

四、活动的预期效果: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贯彻“纲要”的重要举措,通过活动使全体教师增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历史责任感,让全体学生真正有所触动、有所感悟。帮助青少年学生,充分认识我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深入了解近代以来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深刻理解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增强爱国情感,激发报国之志。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以丰富的体验教育活动为载体,教育青少年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



双林小学弘扬民族教育月活动总结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深入推进“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我校按照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认真组织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主题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营造弘扬民族精神的良好氛围。

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学风校风,是活动得以深化的契机。为此新学期伊始,学校德育室制订了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充分发挥学校的墙报、板报、广播站等的作用,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

1、利用开学典礼召开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启动仪式。

2、利用一周集会进行少先队知识教育,促进学生文明意识的提高,做一名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爱国情怀的提升。

3、利用晨谈,进行弘扬民族精神的系列专题教育讲话,观看爱国演讲

4、开展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板报评比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笔、自己的手设计、排版黑板报来表达自己对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二、寓民族精神于活动之中。

活动是德育教育最有效的载体。在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月中,我校结合各项传统教育活动,喜迎党的十八大等契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1、9月1日,学校召开开学典礼。开学典礼上,学生们面对鲜艳的国旗,献上了庄严、规范的少先队队礼。校长向全体师生致了新学期贺词,向同学们提出了新希望,希望大家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孝敬父母,认真学习,加强体育锻炼,做一个有益社会发展的人。之后几周里,我们精心设计每次的升旗仪式,严格规范敬礼、唱国歌、国旗下讲话等程序,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的系列专题讲话。

    2、中秋文化教育。通过网络,了解民族传统节日的来历,搜集传统节日的诗歌进行演讲。进行一次中秋节的调查活动,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

    3、国庆节爱国教育。利用班会课,各班进行收集能体现爱国主义的名言比赛利用国庆节,组织学生考察、调查家乡的变化,编制小报“腾飞的家乡”。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其他节日教育。利用教师节和推普周,开展“规范书写念师恩”书写比赛,“白字先生大考验”小报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尊师重教,了解汉字文化同时感受民族传统。组织观看“一横老师”在九·一八事变周年纪念日时的演讲,在学生中进行“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育

三、活动的实效

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工作扎实有效,学生普遍经受了一次民族精神的洗礼。一年级个班的新生都较好地融入了学校的生活。学生文明守纪、友爱互助,学校的各项工作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和谐温馨的景象。

9月是收获的季节,9月是火红的时代。经过系列活动,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伟大的民族精神印刻在所有的师生心中,并必将发扬光大。

 

附:部分相关资料

 

 

 

 

教师节“规范书写念师恩”书法作品专用纸

  

  

  

  

  

  

  501

  班

  夏

  中

  华

关于农村小学生过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调查与研究

一、引言

2006年,《人民日报》一篇题为“端午节将成为外国文化遗产?”的报道引起世人的关注。结果韩国端午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给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的中国带来多少尴尬啊?尽管目前中国也正加紧考虑将所有的传统节日“打包”,集体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遗产。无论我国是否真真能把传统节日申请为本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话题成为焦点。

2008年的清明、端午和中秋这三个传统节日首次被定位法定的假日,中国传统节日的话题再一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点。于是就萌发了我们对中秋节的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

   传统节日的实质是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我国的传统节俗在周秦时期开始萌芽,随着天文历法知识的进步,与天象、物候、人事相结合的系统化的岁时节令逐渐走向成熟,汉魏时期除中秋节外,中国节俗的主干模式已经形成,发展到唐代,节俗活动更是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娱乐的活动内容出现,这种与民众休闲娱乐相结合的传统贯穿在年节系列中并传袭千年,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而其中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厚的历史感。同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

中秋节文化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而不衰,在海内外华人中有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中秋节是传承民族文化、寄托民族感情、体现民族认同感的舞台,是植根于民间的文化瑰宝,对于焕发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建设文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频繁,西方文化包括节日文化不断进入中国,改变着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等洋节越来越受到我国年轻人的青睐,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却受到了冷落,甚至越来越不感兴趣。这种洋节文化冲击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象引起了世人的忧虑,担心发展下去会改变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削弱民族精神。例如:很多中小学生热衷于过洋节,愚人节、圣诞节的节日气氛浓厚,越来越多的精神 “泊来品”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身边不断地涌出“肯德基”、“哈韩族”、“哈日族”等新生代们极易感兴趣的东西,对正处在世界观形成时期的我们会产生极强的影响力,我们对自身的民族文化产生排斥感。而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他们除了吃、玩之外,就不知道什么了。专家担忧:中秋节民俗处濒危状态 可能沦为月饼节著名民俗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田兆元呼吁,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在当今已处于濒危状态,不该让中秋节沦为单纯的“月饼节”。

节日与一个国家的文明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关系,节日文化实际上就是民族文化。如果年轻的一代对其不知道,不了解,没有记忆,没有感情,预示的是我们深厚的文化根基的消失,文化记忆与传承的中断,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将无法实现。

因此,我们要知道,过中秋节的目的,不仅是单纯的吃吃玩玩,而是要了解节日的内涵,了解节日中蕴含的传统习俗和传统道德,使大家通过参加了解节日参加民俗活动,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接受传统美德的影响与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研究内容

(一)中秋节的习俗

(二)中秋节的变迁

(三)中秋节与洋节的比较研究

(四)首次中秋假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漫谈过中秋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

文献资料法:从尊重文化多样性这一原则出发,是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学习,筛选出符合研究主题的内容。

调查法 :主要是在课题开展前后,对同学掌握的传统节日知识及喜好状况进行调查。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小学生过中秋节现状,我们对我校120位学生(二、四、六年级各40人)进行问卷及口头调查。调查时间是2008年10月。

问卷调查整理后得到如下结果:

1. 你喜欢过中秋节吗: A、喜欢59%  B、有点喜欢34%  C 、不喜欢7%

2. 你知道中秋节的变迁吗:A、中秋节的起源 知道13%  有点知道32%  不知道55%  B、中秋节的繁荣 知道3%  有点知道12%  不知道85%

3. 你知道哪些中秋的习俗:A、风俗节目  知道3个以上19% 知道2个36%  知道1个42%  不知道3%  

4. 你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A、春节100%    B、中秋节96%       C、清明节71%   D、端午节46%   E、元宵节34%     F、其他传统节日17%

5. 你知道哪些洋节: A、圣诞节98%     B、情人节78%   C、愚人节39%   D、其他节日21%

6.你喜欢过中国传统节还是喜欢过洋节: A、喜欢中国传统节日36%       B、喜欢过洋节64%         

7.你喜欢过节的原因:  A、有时间出去玩45%    B、有礼物和美食42%   C、可以增长知识8%      D、其他5%

8.你赞成中秋节成为法定节假日吗: A、赞成89%      B、不赞成2%   C、无所谓9%   

9. 中秋节成为了法定假日给你带来哪些影响: A、影响显著20%            B、影响一般47%      C、无影响43%      

10.把你会背诵的诗词或听过的故事打√

A、《静夜思》  B、《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C、《嫦娥

D、《南斋玩月》 E、《十五夜望月》    F、《水调歌头》

G、《玉兔捣药》    H、《嫦娥奔月 》  I、《吴刚伐桂

J、《杨贵妃变月神》 K、《唐明皇游月宫》  L、《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来看,农村小学过中秋节的状况不容乐观,具体分析下:

一、总体上农村小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过中秋节的,但和洋节相比,对洋节更感兴趣。除春节和中秋节,农村孩子对洋节的了解更多。

二、农村小学生对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知识(包括它的起源、变迁和相关习俗等)了解相当缺乏。

三、小学生喜欢过节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纯粹的玩和吃,很少有关注节日文化的熏陶,对于中秋节的文化积累很少。如基本上都知道《静夜思》只有少数人还能背诵其他有关诗词。至于《水调歌头》的了解是来源于流行音乐。从小听说过中秋神话传说的人也是极少。

四、虽然中秋节成为法定假日,多数学生表示欢迎,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对自己的影响不是很大或没有影响。

六、反思与建议

出现强化洋节文化,弱化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原因:一是小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沿革、特点及其社会意义不够了解,缺乏认同感;二是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创新不够,内容陈旧,形式单调,缺乏文化内涵,对小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现在的小学生好奇心强,赶时髦,爱模仿,盲目追求西方文化;四是西方节日文化人情味浓,个性化强,对年轻人有吸引力;五是各级对节日文化宣传教育引导不够。  

小学生对于节日知识的缺乏原因:一是对社会和学校中华节日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二是传统节日文化内容陈旧、单调、落后缺乏个性特点,活动没有时代气息,没有吸引力。

假日的影响力不是太大的原因:我校学生多为外来务工子女或留守儿童,家长相对忙于生计,少有时间或没有时间陪孩子感受节日的氛围。同时缺乏相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对于孩子的需要的满足多注重物质。

如何让小学生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中秋节呢?如何让小学生在过节中继承和发扬中华节日文化的优良传统呢?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对于校外环境的建议: 

(一)加大对中华节日文化的宣传力度。结合中秋节,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中华节日文化的优良传统,展示各民族、各地区、各类节日文化的不同习俗,不同风格样式。使富有特色的节日活动登上舞台,进入广播电视,举行联欢晚会,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强化节日文化的影响力。 

    (二)提高节日文化质量。要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丰富节日文化活动内容,创造新颖的活动形式,抛弃陈旧、单调、落后的活动;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加节日文化内涵,突出个性化特点,赋于传统节日文化更多的现代意识和时代气息,增强节日文化对小学生的吸引力。 

    (三)要中西结合,共存共融。对西方节日文化的认识要自觉,不能盲目,要分清良莠,去芜存菁,不能一概吸纳,也不要一概排斥。要将西方节日文化中的文明的、适合中国国情、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吸纳进来,充实到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兼容东西方文化,发展中华文化,促进中华节日文化的健康发展。 

(四)建立激励机制。对节日活动开展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文明健康,广泛深入,群众满意的地区和单位,要给以表扬和奖励,对节日文化活动开展得好的做法和经验,要积极推广;对那些节日文化活动开展得不好,群众意见多的单位、地区要给以批评帮助,使其提高认识,引起重视,自觉引导群众开展好节日文化活动。

二、对于校园环境的建议:

(一) 学校要重视中秋节日文化建设。纳入班级工作议程,分工一名领导主管,责成有关部门落实,把搞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加强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实施有力指导。

(二)加大对中秋节日文化的宣传力度。利用晨谈、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等宣传阵地进行主题化,系列化的宣传。

(三)创造新颖的活动形式。根据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将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活动分解成社会篇、音乐篇、书画篇、故事篇、诗歌篇、手工篇、记者团等几个版块,搭建中秋节日的实践活动方案。: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音乐篇:欣赏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

书画篇:对联、瓷砖画、图片展

手工篇:做香囊、剪纸、做彩灯

故事篇:搜集有关“中秋”的传说、“中秋节由来”的故事以及一些民俗故事,并能讲述。

诗歌篇:阅读苏轼《水调歌头》以及有关中秋节的诗歌,体味浓浓的亲情

社会篇:参观家乡品牌月饼加工厂,了解月饼寄托的美好愿望以及生产的工序和悠久的历史

记者团:采访亲朋的过节方式、同学的实践活动

七、我们的实践

话题一:中秋节民俗处濒危状态 可能沦为月饼节

专家1:中秋节已至,月饼热卖。著名民俗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田兆元呼吁,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在当今已处于濒危状态,不该让中秋节沦为单纯的“月饼节”。 

专家2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认为,有必要适当保留中秋某些具体而鲜明的仪式。“其实在我国古代,这些节日有着各自的仪式。古人过中秋,不仅要赏月,还要拜月、祭月、娱月,还会吟诗作赋来歌咏月亮”。 

专家3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仲富兰表示,应发动社会各方面多举办一些时尚的活动,发掘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有关部门还可以在网上征集中秋节的创意Flash,吸引年轻人加入。 

     群众1:民以食为天.中国的所有节日都是因吃而设置的,中秋节本来就是月饼节,试想,如果八月十五这天没有了月饼,这个节就没有了具体的内容了,光叫人们空手赏月我看谁也不会干.精神的东西是虚幻的,不实在的,谁又见了嫦蛾了?谁又见了吴刚了?谁又看见月亮里有兔子了?实在一点行不?!...

群众2:物质丰富了,生活提高了,传统节日的气氛却不浓了!--民族精神,频临丢失!

群众3:我觉得现在中秋节正如专家说的论为月饼节了,缺少一些具体而鲜明的仪式,不知道以前古代是怎么过的,我觉得我们有义务把我们的传统继承下来,试想一下为什么国外的一些节日譬如圣诞节为什么你们热闹,圣诞节的时候会有各种格式的圣诞节道具,譬如帽子,圣诞树什么的,那是一种气氛,很热闹,希望我们的中秋节也一样那么热闹

群众4中秋节本来是要与家人团圆的,可是打工者都要加班,不能回家团圆,城市的月饼太贵,工人无法消费得起。既不能吃月饼,也不能与亲人团聚,中秋节真的变味了

群众5今年的中秋好玩多了。能够放假。虽然我们不像古人一样吟诗颂月,还拜月什么的。但是我们老家,吃月饼,一家人团圆在一起多开心啊。我们这儿中秋节除了月饼,还弄那种圆圆的饼子吃。很好吃的。嘿嘿。也像月亮一样。以前小的时候月饼里面的馅儿都是好多种在一起的 现在的月饼都是单一的一种馅 就像在吃馍馍

群众6:我对月饼没太大兴趣,每次八月十五都是和朋友们出去玩的。

话题二:中秋节的习俗

南宁同学:南宁中秋花灯文化源远流长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在邕城,每年中秋都有不少市民选择南湖、青秀山及各大公园作为户外赏月点,猜灯谜、壮乡艺术表演、各种祈福许愿活动让游客乐不思蜀……

  背景一:花灯文化源远流长

  在我国南方,花灯是中秋节的一个特色标志,各式各样的花灯将中秋之夜点缀得既活泼又美丽。南宁市民黄小姐家中至今还保留着一只塑制的金鱼花灯,黄小姐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朋友,中秋之夜不提盏花灯,那是非常落伍的。那时候,每年中秋节,爸爸妈妈都要给我买花灯。我还记得,当时的花灯都是由竹篾和宣纸制作的,花灯四周是一些花鸟和古代仕女图案,上下则做成莲花造型。月圆夜,一盏花灯,几根蜡烛,就可以和小伙伴们玩一个通宵了。这盏金鱼花灯,就是爸爸妈妈为我买的最后一盏花灯,几次搬家,我都没舍得将它仍掉,因为一看到它。我就会想起儿时度过的快乐中秋夜。”

  现在,要想在中秋来临前买盏花灯,已经不是那么容易办得到的一件事了。市民关女士的儿子今年3岁了,从小就没有玩过花灯,关女士说:“孩子老吵着让我也帮他买盏在电视上看到的花灯,可现在到哪买去呀?满大街都找不着了。”

  其实说起来,中秋花灯与元宵花灯还是有较大区别的,元宵花灯以集中观赏为主,而中秋花灯则以分散娱乐为主。广西师范学院民俗学教授王光荣告诉记者,中秋花灯因为象征着团圆和美满,所以它的文化内涵与元宵花灯也有所不同,它蕴涵着更多的团圆和快乐情结。过去过中秋,合家团聚,家中长辈为了让小辈们玩得开心,都会准备几盏花灯,看着孩子们手执花灯在庭院里追逐嬉戏,自己也感到开心愉快。

  背景二:花灯装饰功用渐失

  过去,花灯除了是孩子们手中的玩具之外,还是中秋节里房屋内部的一个点缀。居住在新华街的李奶奶说,以前过中秋,最大一个特色就是挂花灯,人们将花灯高挂在房外屋檐下,点点灯火,将整条街道点缀得极富节日气息。当时,老人把它叫竖花灯。而从小就生活在邕江边的黄阿姨则说:“以前过中秋,渔家人喜欢用花灯装点渔船,挂了花灯的船叫灯船,江面上,无数灯船曾经是中秋夜一大美景,但现在,这样的情形已经看不到了。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教授李远龙说,传统花灯文化不应随城市的变化发展和市民生活节奏的加快而离我们越来越远,虽说花灯的节日装点功效早已被弱化,现在保留的,也只是普通中秋节活动如拜月和团聚等,但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还是应该多加重视并予以保留,让其代代传承下去的。

  背景三:民俗之火重新燃起

近年来,每至中秋,南宁市各大城区都开始重新重视并寻找传统民俗文化。如良庆区缸瓦窑村的香火龙活动,社区工作人员不仅深入乡村了解探寻传统民俗文化,还组织群众制作竹篾宣纸花灯。其他城区也开始组织群众开展各类传统文化活动,一股传统文化热潮又开始涌动。正如广西大学民俗学教授张庭兴所说:“中国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其中又以节日文化最为隆重,因为其独具本土色彩,为研究本地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各种民俗活动应有尽有,有关方面应多到民间走走,多采集些素材,多参与民间特色活动,将其发掘并融入到现代旅游文化中,才能将它们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

江苏同学:江苏首届中秋民俗节开幕08913日,江苏首届中秋民俗节在南京灵谷景区拉开帷幕。民俗节期间将举办拜月文艺晚会、中秋民俗文化讲堂、民间工艺展演、民间绝技绝活和民间歌舞表演、民间小吃荟萃等系列活动,以展示传统中秋文化,丰富人们的中秋假日生活。

                       

川剧艺人在进行变脸表演                        南京剪纸艺人陈耀向游人介绍                                           他的剪纸作品嫦娥奔月

                                                                                

游客在观看民间艺人吹糖塑(糖牛)

 武汉同学:数十老外体验中秋礼仪 着汉服祭月神2008913日晚630分许,武汉数十名老外身着汉服,相聚在东湖梅园,吟古诗做诗词,吃月饼,赏明月,庆中秋,亲身体验中国古代的拜礼、饮酒礼、揖让礼、射礼等传统礼仪。祭拜月神,迎接中秋节的到来。

              

         

   话题三:中秋节的变迁

观点一:儿时中秋节的记忆中,有一项非常庄重严肃的习俗:祭月。如今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已经少见了。只在有老人的家庭,中秋的夜晚还会在阳台上摆上供桌,完成月光下的祭祀。民俗专家说,中秋拜月习俗始于明代。 

  观点二:在我国的很多地区,中秋节有拜月或祭月的习俗。中秋之夜,满月初升,人们在露天面向月出的方向设案,摆上月饼、西瓜及其他瓜果,挂上月宫图。有的还要摆上一把青豆,这是供兔儿爷享用的。迄今山东一带还流传着这样的童谣:“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老天。”拜月是女性的专利。设案后,一家所有的女性都要望月而拜,说出心愿,祈求太阴星君的护佑。 

  观点三: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民俗学家李万鹏说,我国先秦时期就有祭月的祀典。不过不确定在八月十五举行。中秋节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结合在一起,使这个节日越来越多地有了民间信仰的成分。到了明代,老百姓在过中秋时才开始祭祀太阴星君,也就是嫦娥。

   观点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秋节是无数游子心头分量特别重的一个节日。民俗专家说,中秋作为节日大约形成于隋唐时期,最早的内容是赏月,其团圆的节日内涵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入的。 

  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民俗学家李万鹏说,中秋作为节日,大概出现于隋唐时期,唐代诗人李朴有《中秋》诗曰:“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唐时日本和尚圆仁在所著的《大唐求法巡礼记》中,记载了山东荣成赤山法华寺的僧人过中秋节的情景。不过在唐代,中秋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赏月,过节的人群也主要在“士”这个阶层,赏月过中秋属于文人的雅兴。 

  观点五:中秋节盛行于宋代,宋朝时普通百姓也开始过中秋节。李万鹏说,中秋节在宋代还是家自为节,从明代开始,增加了社会交往的内容,人们开始在中秋期间走亲戚、送礼(主要是月饼),特别是姻亲,在中秋节前一定要送月饼,以此联络感情。 

  观点六:民俗专家认为,中秋节团圆的节日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加入的。中秋时节,满月当空,人们期待月圆人也圆。尤其是在唐五代以后,战乱频仍,离散的家庭增多,八月十五的满月也因此成为人间团圆的寄托。至今山东一带,还把中秋之夜一家人团团圆圆聚在一起吃饭叫做“圆月儿”。

   话题四:中秋节被首次定为法定假日

窗体底端

 调查一:为什么选择清明、端午、中秋 

  在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的问题上,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传统节日应是全民性的节日,二是传统节日要有较为丰富的民俗活动,三是要综合考虑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的限定。 

  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都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俗活动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重视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既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宗亲节日,又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是中华儿女共同认祖归宗的重要节日,是一条维系海内外华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端午节既有迎接炎夏,预防疾病的意义和插艾草、熏香等习俗,又有祭祀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意义和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秋节,人们将月圆与团圆联系起来,亲友团聚成为中秋节最重要的主题,象征团圆的月饼则是中秋节最重要的礼品。因为清明、端午、中秋这些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又是全民性节日,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调查二:绝大多数网民支持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 

  今年11月9日至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新华网、人民网、国家发展改革委网、新浪网、搜狐网,就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有关内容开展网上问卷调查。11月15日24时,网上问卷调查结束。 

对于将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10天增加到11天的问题,总投票1497319张,其中,支持1243058张,占83.02%;反对134768张,占9%;无所谓119493张,占7.98%。对于将“五一”国际劳动节调整出的2天和新增加的1天用于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问题,总投票1499337张,其中,支持931242张,占62.11%;反对441860张,占29.47%;无所谓126235张,占8.42%。对于保留“十一”国庆节和春节两个黄金周的问题,总投票1488172张,其中,支持1138311张,占76.49%;反对196188张,占13.18%;无所谓153673张,占10.33%。对于将春节放假的起始时间由农历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的问题,总投票1491956张,其中,支持1119533张,占75.04%;反对214822张,占14.40%;无所谓157601张,占10.56%。对于国家全面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的问题,总投票1497050张,其中,支持1256724张,占83.95%;反对124722张,占8.33%;无所谓115604张,占7.72%。

话题五:漫谈中秋节

漫谈一: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 其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漫谈二: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传说之四——玉兔捣药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 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妹们,到月宫陪伴嫦娥住了!

漫谈三:中秋诗韵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全唐诗》)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刘禹锡(772-842),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皮日休(约833--?), 字逸少,襄阳人。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可谓中秋诗中的长篇。诗中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去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道来己情,全诗景情交错,人我杂出,气格抑扬,诗情顿挫,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衰婉,实为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漫谈四:走进08圣诞,走近09中秋

20081225日又是一个圣诞节的到来。让我们走进圣诞吧!

大街上:圣诞老人和圣诞树的图片随处可见。酒店、商场的透明玻璃上不是喷上就是贴上标志性的圣诞图片——雪花、老人和圣诞树。

商场里:有的大型商场还专门开辟出一处中心位置,装饰一新。在皑皑白雪地上有一间小木屋,一位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的白胡子老人正摆动着欢迎顾客的到来,旁边还有一棵挂满各式礼物的圣诞树,在灯光的作用下闪闪发光。有服务员专门穿扮成圣诞老人,给来往的小朋友送上一分漂亮的小礼物。同时还有送圣诞老人的帽子,加入他们的游戏活动中。体验乐趣的同时还有礼物的问候,既温馨又有成功感。

学校里:杭州某学校的书记和校长一大早就装扮成圣诞老人给没一位进校的学生送上一分温馨的小礼。给了大家一个意外的惊喜,同学们都认为以前一向严肃的校长原来也那么可亲啊!

电视里:无论哪个电视频道都或多或少采集当地过圣诞的气氛报道,还有报道国外过圣诞节的盛况。

2009年的中秋我们多想这样度过:

大街上:标志性的图片随处可见,漂亮的嫦娥停留在透明的玻璃窗,玉兔桂花树的图片也挂满了大街小巷。

商场里:大型商场也专门开辟一处中心位置,装饰一新。在皎皎明月光下有一座寒宫,一位身穿绫罗,手抱玉兔的美丽仙子正舞动着欢迎顾客的光临,旁边还有一棵芳香盈溢的桂花树,在灯光的作用下花苞朵朵。有服务员专门穿扮成嫦娥仙子,给来往小朋友送上一份美丽的小礼物。同时还能品尝一口香甜的月饼,加入他们的游戏活动中。体验乐趣的同时还有礼物的问候,既温馨又有成功感。

学校里和电视新闻中都有我们中秋的身影。

我们想中秋有标志性的图案可以让我们美化布景,有人性化趣味性的互动游戏可以让我们去体验,有那么多神话传说等着我们去了解,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会更喜欢传统的中秋佳节,因为它有历史,由于内容,有深度。中秋节首次被定为法定的假日,让我们更有了信心,因为我们知道国家在重视传统节日,那么通过大家的努力,中秋佳节不会沦为月饼节,不会成为“端午节”后另一个尴尬!



上一篇文章:十月份各中队黑板报展下一篇文章:红领巾心向党 学习十八大
本站发表读者评论,并不代表我们赞同或者支持读者的观点。我们的立场仅限于传播更多读者感兴趣的信息。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